其他
首页>其他>“8小时工作制”,工时需要再压缩吗?
“8小时工作制”,工时需要再压缩吗?
2018-03-12
最近看到网上一个新闻,有专家提出要压缩工时。“八小时工作制”已经很久了,问题是在互联网、社交媒体如此发达、日常工作对网络依赖性越来越强的时代,一名在职场颇有压力的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间真的只有八个小时吗?每周的工作时间真的只有四十个小时吗?

恐怕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摇头,不仅仅是普通员工的个人认知偏差(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工作时间长),哪怕是公司HR部门的客观数据,估计也是如此。公司有严格的上下班时间打卡制度,估计到岗的时间与八小时工作制差不多。但是离岗的时间就不好说了,下班之后加班是很多公司的家常便饭。

周末在家也可以加班啊!只要有网络,哪里有完不成的工作。可以这么说,移动互联网络与社交媒体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,也在把上班一族拉入到无限的工作中。下班回到家了,领导给你发个微信,需要交给他一个很紧急的报告,你能说我现在没有在公司吗?其实,在不在公司不重要,重要的是员工已经找不到不加班的客观理由了,剩下的如果再拒绝那只能如实说“现在是下班时间,我拒绝工作”话,这就是主观态度的问题。这种情况,估计都不需要HR部门的考核了,部门领导可能当场就能发怒。

八小时的工时已经被严重延长,再压缩的意义是什么?只能是推迟了上班时间,或者说更多的时间自由了,但不是完全自由,只是相对的自由的加班。面对这样的现在企业发展与职场现实的矛盾问题,公司HR部门应该要正视。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,是要正视这些在现实中一直普遍存在的现象,从而能制定实施更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。

如果说一个公司企业里面,这种加班现象非常突出。HR应该考虑员工是否短缺的问题,好的企业的用人理念并不是“一个人当两个人用”,那是压榨。确实是人员短缺,HR部门就应该制定人才需求与招聘计划。如果人员短缺问题在公司现实情况下一时解决不了,那HR部门就应该正视加班报酬问题。既然要鼓励员工努力工作,可不是说“自愿加班不算加班”,既然需要员工加班,那就在加班上体现公司的态度,应该投入适当、合理的补贴。

这比一刀切的追求“压缩工时”,可能更现实,效果更好。
上一篇:人力资源管理应做到四个“一流” 下一篇:技术骨干转型管理后需要哪些转变
相关资讯
一个人的失败,八成是因为脾气 国企还是私企,最后他选择了这条路 辞职靠兴趣生活,靠谱吗? 一句“麻烦死了”坑害了多少职场人 月薪5万,但父母希望我回家干2000的稳定工作 20多岁应该先脱单还是先脱贫? 你怎么想到去创业的? 能用钱解决的事情,别总想着靠人情 优秀的HR,从不“见好就收” 毁掉一个员工最快的办法,就是骂他
热门搜索
辞职理由怎么说最有说服力 猎头公司排名 本人对今后工作的设想 应聘表中职业怎么填 上班要带什么 前台行政主管需具备哪里条件 富士康年终奖多少钱 技术总监的责任 项目经理助理有前途吗 2016印象深刻广告